top of page

Emma Rawicz 當代爵士樂新星的人生觀與音樂哲學

King without g

已更新:2024年10月22日


Jazz、即興演奏、樂感、節奏複雜、和聲結構、音樂革新。 Saxophonist、樂手、演奏者、即興表演者、音樂家、爵士巨匠。 Saxophone|樂器、金屬樂器、吹奏樂器、音域廣闊。  Jazz it up: 為某事物增色、增添活力。 Saxophone solo: 薩克斯風獨奏。 Jazz ensemble: 爵士樂團。 Swing to the rhythm: 隨著節奏擺動。
Emma Rawicz ,是一位來自英國德文郡的爵士樂 Saxophonist 。

曾於 Cambridge Jazz Festival 2023 演出的 Emma Rawicz ,是一位來自英國德文郡的爵士樂 Saxophonist ,近年來在爵士樂界迅速竄紅。她曾在 2021 年贏得 BBC Young Jazz Musician 大賽,並與多位知名爵士樂名家合作演出。Emma 在接受 Jazzcord 的訪問時談到了她對音樂的熱愛、對人生的看法,以及她對爵士樂的未來展望。讓我們了解一下,這位曾在劍橋演出過的爵士音樂新星。


你是被爵士樂吸引到倫敦來的嗎?

也不一定的。我小時候在德文郡長大,主要是學習古典小提琴。直到我十五歲左右才開始學習 Saxophone,雖然我當時就知道我要更認真地追求音樂,即使我還不確定是甚麼風格的音樂。

所以,我申請了 Junior GuildhallJunior Royal Academy of MusicJunior Royal College of Music 等少年音樂學院。實際上,主要是為了學習古典小提琴和單簧管,我只是知道我想要演奏更多的音樂。在 Guildhall 的申請表上,我錯誤把自己的演奏樂器寫成了Jazz Saxophone,而我當時根本不會演奏Jazz Saxophone。


我以前從未演奏過爵士樂,而且只演奏 Saxophone 大約一個月,但我認為我還是可以試著參加面試,結果他們莫名其妙地讓我上了課程。即使我沒有資格,這也是我真的很想嘗試的事情,如果你明白我的意思。在那之前,我從未學習過關於 Jazz Saxophone 的知識,但當這個機會出現時,我覺得最好的做法就是抓住這個機會,看看會發生甚麼。我想,從某種程度上說,我最終在倫敦演奏爵士樂,我每週都來這裡上課,但我一開始並沒有打算永久搬到這裡。


在開始學習爵士樂之前,你對爵士樂有興趣嗎?

嗯...是的。我在電影配樂中聽過,我聽過一兩次 Big Band 表演。我知道我喜歡這種音樂,我知道我愛它,但卻沒有人指導我該聽些甚麼。我在北德文郡長大,在那裡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現場爵士樂,所以在申請 Junior Guildhall 之前,是從來沒有想過要做這件事情。之後,一切似乎都自然而然地發生了。


那麼你也可以說是,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,而開始演奏 Saxophone 的嗎?

不,我早就想吹奏 Saxophone 了。我從小就想吹奏 Saxophone,一直到十五歲才真正開始學習練習、嘗試,這正是參加 Junior Guildhall 面試的時間。當時可能我是想把 Saxophone,作為我的第二專業而已。



怎樣開始你在倫敦的演出生涯?

我當時不知道。由於 COVID-19,我在正式進入倫敦之前,實際上只在 Cheatham 音樂學校學習了一年多一點。我本應該在那裡上六年級(注:英國高中和大學之間的中等教育),在那段時間裡,我參加了皇家音樂學院的面試,並於 2020 年開始在那裡學習。顯然,那正是封城之前,所以從某意義上來說,沒有甚麼演出場地,也沒有即興演奏或其他任何事情可以做。但我很想多一點練習,於是我在社交媒體上公開了我的信息,我盡量與不同的人演奏、交流,然後一些演出就開始出現了。這一切都是以一種非常自然的方式發生的。我不會說我做了些甚麼特別的事情來突破,我只是遇到了些好人,然後一件事接一件事地發生了。


那麼,第一次參加即興演奏時,會否感到畏縮嗎?還是只是感覺舒適地融入其中?

哦,是的,我一直飽受自信心問題的困擾,在我演奏音樂的整個過程中、或是在演奏爵士樂的整個過程中都是如此。但隨著我作為 Artist 的成長,而大大去改善了,並且認識到我們本身所持有許多不安全感,都是每個人固有的。即使只是和朋友一起演奏,我也發現讓人緊張,因為我會想,對方會認為我的演奏還不錯嗎?他們真的想和我一起玩嗎?這些都是佔據我腦海的事情,但我認為,這肯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,會變得更容易,如果我直接被扔進大師級的即興演奏會中,那將更加令人壓力重重,但對我來說,事情的發展方式是好的,我設法建立了更多的自信心,同時也獲得了更多的演奏經驗。


你有沒有任何提議給新進爵士樂手?

我認為沒有甚麼正確或錯誤的做法;每個人對壓力的反應方式都不一樣。對於有些人來說,像公開演出這樣的壓力,正正就是他們所需的動力,但對我個人來說,我認為從一個更隨意的環境開始會更好,而且在封城期間我別無選擇。不過,歸根結底,你所能做最好的事情,就是盡可能多一點演出,尤其是和善良的人一起演出。沒有人在 16歲、17歲、18 歲的時候,是一個完全成熟的音樂家,事實上,我並不相信有一個完全成熟的音樂家存在,但特別是當你還年輕,還在弄清楚一切的時候。積極去嘗試體驗、探討,並提高自己的水準,這不僅僅是為了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

你是否有考慮過找一位老師,去指導你的音樂?

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,因為我沒有確切地想起了《導師》,但有一些很好的前輩,他們是非常支持我的人,他們一直在幫助我弄清楚我自己的音樂方向,尤其是作為倫敦和其他國家的樂隊指揮。Ivo Neame、Ant Law、Asaf Sirkis 和 Gareth Lockrane 都是一起合作過、玩過音樂的音樂家,他們比我更有經驗,一直在提供建議和支持。所以,指導真的可以採取任何形式。它甚至是那個特別支持你的朋友,他也可以是個音樂家,他理解音樂對你的意義。感覺自己有一個老師可以去問問題,而不必對此感到失落或無助,這也是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


你是如何結識這些人的?

我與 Ant 通過 Instagram 聯繫。Ivo 和 Asaf - 我只是請他們加入我的樂隊。那真是太了不起!我第一次到倫敦時,我曾在其他樂隊和他們自己的樂隊中見過他們,但我被他們的演奏深深震撼了。他們真是很好的人,所以,去年我正在為即將舉行的倫敦爵士音樂節演出思考曲目時,我跟他們聯繫。而我在皇家音樂學院學習時,遇到了 Gareth,並繼續在我的樂隊中一起演出。與經驗豐富的音樂人合作對我來說真的很有意義,尤其是在不斷的演出中,因為你很快地意識到自己作為演奏者、作為一個人,尤其作為 Band Leader 的重要性。你是誰?以及你如何對待他?這真的很重要,你不可能只靠成為一個偉大的音樂家,就說自己是人生大贏家,這關乎於相處以及成為一個善良的人。


妳會怎樣去描述自己?因為您的日程安排似乎非常緊湊,尤其是今年妳仍在接受教育。

我會說我是一個很有動力的人,但我覺得,我只不過是做我自己所喜歡的事情,我彈奏所喜愛的音樂,我跟我所喜愛的人合作,能夠跟他們一起經歷,我都是滿有祝福的。老實說,我只是對我所做的事情充滿熱情,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。如果要我如何描述自己,我是一個自我鞭策的人,顯然,練習是很重要,紀律也是很重要,但它需要來自一個非常興奮和充滿動力的地方,而不是去害怕它,但相反來說,太多演出會令人忘記初衷。


管理工作會帶來壓力嗎?例如,與演出場地、單位打交道。

是的,演出背後有很多後勤和行政工作,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技能,坦白說,它與音樂完全分開,這也是為甚麼需要學習,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,而且這是一件只能通過實踐才能學到的東西。


你會考慮找個經理人嗎?

當然。這肯定比較好,但我想說的是:那些一開始出道,就找經紀人的藝人,可能永遠不會理解行內的運作方式,因為他們不需要處理過程中的基本要素,雖然找一個經紀人可以減輕很多壓力,讓你騰出更多時間來創作音樂,事務性和談判等工作則由其他人負責,但我認為在其他人接手之前,真正理解行內運作是非常重要的。


我早就想吹奏 Saxophone 了。我從小就想吹奏 Saxophone,一直到十五歲才真正開始學習練習、嘗試,這正是參加 Junior Guildhall 面試的時間。當時可能我是想把 Saxophone,作為我的第二專業而已。
Emma 早就想吹奏 Saxophone 了。Emma 從小就想吹奏 Saxophone

在社交媒體方面,你做得相當成功,作為一個藝人,你認為社交媒體是否必要的?還是你本身就很享受它?

好吧,我從來都不喜歡,任何會讓你看不到現實世界的東西,所以我不太喜歡花那麼多時間,在社交媒體上,尤其是在封城之後,我們所有人都花了幾個小時在手機上。但我也認識到這是一個有效的工具,這是讓別人知道你在做什麼的好方法,也是與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聯繫的好方法。這不僅僅是關於一個 Like,或看看我有多忙?我有多少場演出?而是關於,讓那些喜歡你音樂的人,來欣賞你的演出,並成為你的觀眾、追隨者,並讓他們知道,你欣賞他們喜歡你的方式,與他們建立聯繫,即使對方回覆評論:「我真的很喜歡你的演出。」這樣的小事,也可以成為與人們建立關係的好方法。我認為如果能以這種方式使用它,並積極建立,而不是為了增加追隨者和看似忙碌而製造內容,這是一件未常不何的事情。我想說:「我現在在做甚麼事情!我真的很想讓你來看看。」這就是與羣眾積極地建立關係。


這是否社交媒體的吸引力嗎?

是的,絕對可以以這種方式去進行,我並不認為每個人都這樣做,而且很難弄清楚它對你有甚麼作用。 但你必須小心,不要過度擔心,始終社交媒體並不是現實世界,如果你沒有十億個追隨者,這也沒大關係, 我所喜歡的藝人在 Instagram 上沒有很多粉絲、他們甚至沒有 Instagram 帳戶,所以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:社交媒體真的重要嗎?


我常常對一些我所喜歡的藝人,在網路上相對於他們現實世界的知名度感到震驚,你認為行業有過分重視社交媒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的傾向嗎?

絕對的。 不僅僅是行業,還有音樂人自己。 我認為如果他們花更少的時間去製作 Instagram 內容,而花更多時間去練習、或付出更多時間去看現場演出,那會更好。我並不是說,應該把所有時間都花在練習上,因為那樣你就永遠不會知道,如何與他人建立聯繫、或了解他們真正喜歡你音樂的原因,但你需要過你的生活,例如去看演出,不僅僅是要將整個演出拍下來,發到你的 Instagram 上,還要真正去聽。即使是在音樂之外,我認為有太多來自音樂之外和數碼世界之外的東西,都可以豐富自己的音樂,可以是聽音樂,畫畫,或者練習瑜伽,做任何你熱衷的事情,在某些方面人們已經忘記了,因為他們認為獲得演出的唯一方法,就是讓 Instagram 上有五萬粉絲。其實這根本不是這樣,因此,不要讓社交媒體牽著走是非常重要的。


你在去年的 Jazzwise 採訪中談到了感覺需要迎頭趕上。 還有這種擔憂嗎?

我認為它一直在變化。 那種 「唉,我小時候並不是天才神童」的感覺一直存在。 也許有這種感覺我才可以不停練習,也許我們從小就不停灌輸「你必須像這樣,否則你就不夠好。」有某些藝人,可能他們來自一個音樂世家的家庭,或者他們從小就有機會接觸樂器和好的老師,但事實並不如此,並非所有人都能接觸到這些東西,這是事實,所以你不可能因為感覺自己不如某位而自責,你可能沒有和他們一樣的童年,也許你的父母在你三歲時,買不起樂器給你,或者他們不知道,這對你將來是很重要,所以這些事情根本沒有關係。我認為,只要我演奏得越多,作為音樂人的我就越進步,我自己決定專注我關心的事情,而不是只是問自己「我能不能比這個人玩得更好、更快?」我做得越多,我身邊的其他人就越欣賞我,例如我的樂隊成員。 他們多次告訴我「我們和你一起工作,是因為我們喜歡你做的事情。」或者「我們喜歡你寫的音樂和你演奏的方式。」但這不僅僅是關於好,還要關於對音樂充滿熱情,並對你所做的事情感到興奮,這並不意味著完美,還意味著很多其他的東西。



有趣的是你提到了天才兒童,每個人都會把自己,與他們認為更好的人相比,

要討論的是,如你本人和 Hank Mobley 這樣演奏家,他在十六歲時才開始學習 Saxophone,這沒有因此而妨礙他。的確 Benny Golson 十七歲開始學習 Saxophone,這是一種略微扭曲的觀點,認為學習音樂必須從小開始,有人很早就接觸音樂,但對於大多數偉大的藝人來說,這並不是現實,事實正如你所說,John Coltrane 在二十歲時並不像是 John Coltrane,因為那時他還未成熟起來。他還未發展出他真正的東西,這適用每一個人,即使現在社交媒體的時代,很多時候,我們都覺得需要立即擁有它、立即完美它、立即呈現它,但這並不是實際的過程,尤其音樂,並不是意味著,每個人能夠第一次做得完美。


你從小就接受音樂教育嗎?你的網站說,你是在古典和民謠的環境中長大的,但這實際上是嗎·?你的家人都是音樂家嗎?

不,我家裡沒有音樂家,我父母都很喜歡音樂,我可以說,他們都聽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,這對我來說真是太好了。但是,我的家人中,根本沒有職業音樂家,我在學校的弦樂團中演奏小提琴,在這方面我真的很幸運,因為老師們很了不起,例如,只是一堆孩子刮著小提琴,但老師們努力以音樂讓孩子引起興趣來,他們真的很投入。我還參加了一個當地音樂服務,是有關於古典音樂的,因為我生長在一個非常偏遠的地區,所以沒有太多的資金來支持,因此,我只能夠說那是一個音樂會的樂隊,這就是我所能做的事情,除了這些,我沒有別的事情可做,如果有的話,請相信,我會馬上去實行,但事實上只有這樣。

至於民謠音樂,我曾經真的想在小提琴上演奏民謠,特別是愛爾蘭民謠音樂,縱使沒有經過訓練,和沒有真正的方向,我真的很喜歡演奏那種東西,這都是我自學而成的,我並沒有民謠音樂老師之類,所以我可能以一種非常迂迴的方式,去進入這一切。


你的小提琴經驗對你學習 Saxophone 產生了甚麼影響嗎?

哦,我懷疑有。我已經四年沒有拉小提琴了,我坦率地說,我拿起了 Saxophone,就放下了小提琴,Saxophone 一直是我的目標,我知道我想要去玩 Saxophone,但直到我稍微長大一點才適合我去學習。小提琴可能對我的創作有一點影響,有些人說我歌曲創作中,有一點民間元素,但我並不肯定。


最後一個問題。你認為接受正式的音樂教育,是有很大的幫助嗎?你認為你可以沒有它嗎

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,因為我幸運,我能夠在很小的時候,就知道如何練習,這不是每個人都這麼早就能想到的,所以我在十五歲時,已經知道如何練習了。正如我所說的,我想出了對我有效的方法去練習、實踐,我肯定會做得更好,但這不僅僅是關於我自己,還有我遇到的人,和遇到的前輩、老師有關,並不是純粹是因為「哦,他們教了我這個新音階。」或者「他們教了我這個新的複節奏。」結識新的人,會讓你想到你以後想成為怎麼樣的人,有榜樣是很好的,我很幸運地遇到了我的老師們,即使我們只是每周喝一杯咖啡,談論音樂,那對我來說也會很棒。我覺得我會從中受益匪淺。



Please support the original author, it's an excellent site.



Emma Rawicz




標記:

Comments


開始對話
首先開始在此類別發表文章。
bottom of page